为什么说儿童的游戏世界就是元宇宙?
献给六一儿童节
今日六一,儿童的节日。婆婆给外孙儿买了一个儿童桌,他在上面摆放了自己心中的美好东西,常常摆得满满登登的,有点像堂屋正中条案上的神供。但神是他自己,他自己看着快活。
马克思恩格斯从人的社会发展角度提出“劳动创造人”的命题,如果从生命本体的成长角度,可以说“游戏创造人”。当人类解决了温饱与繁衍,剩余时间是原始的身体游戏。恰恰这种人的游戏行为构成了人类文明,也正因为游戏的人建立了秩序法则,文明人成为文化的人——人因游戏而始,文化因游戏而生。
从手的游戏到游戏的手,几乎是婴幼儿成长的第一次飞跃。儿童心理学家凯西·帕塞克的儿童认知研究名著,书名叫《为什么爱玩的孩子更聪明》。玩耍是孩童独立探索世界的方式,这个过程中手与身体的活动形成了对世界如何运作的初步理解。婴儿喜欢有声响的玩具,也会把玩具推到地上去制造声响,一次又一次。这个时候家长千万不要阻止他们的行动,这是科学探究的一次实验。孩童不会在乎玩具落地损坏,他们在物件坠落的声响与每一次掉落中感受会发生什么,以及感受每一次落地是否都一样。孩子们就是在这样的往复中对运动建立了最初的感觉。
随后游戏的手进一步拓展,两岁以后的孩子喜欢敲打物件,这是孩童最早的物理学训练,他们被力学现象和声音的变化吸引着,归纳推理能力也在这种玩耍游戏里形成。儿童游戏是创造性活力的迸发,发现自己,发现自己的能力和智力,发现自己周围的世界。
儿童建造快乐好比建造乐高,简单明了,自然而然,把一块积木放到另一块上,垒着垒着就有了形,也有了结构,他说这是一个房子,这是一个车库,漂亮吧。是漂亮,他开心地邀请你跟他一起游戏,智力的也是体力的。孩童体力耗之不尽,不耗尽不罢休。他们会被一句话一个眼神扯动,不怕用力,不要省力,天生就是一个运动家。
孩童是输不起的,他永远要争胜,不论在他制定的游戏规则里,还是你为他设定的游戏规则里,他都是输不起的,输了就耍无赖,沮丧得嚎啕大哭。不过几分钟后他又蹦起来,信心百倍继续与你争胜游戏,全身心回到游戏情境忘乎所以。
孩童的身体自带学习机,所有的心智发展都是身体感建立起来的,我在儿童身体游戏的时空感知中发现一个特点,运动世界里我们习惯于通过计数来把握时空,100米跑,空翻720度,姚明身高2米26,成绩是9秒99,等等。这是客观的时空概念。然而儿童的运动世界是经验世界,他们习惯于说“长”距离“短”距离,身“后”有人赶上来了,等等。儿童这样说话,长、短、左、右、前、后、远、近,是以他的身体为中心的。我在构词中也发现身心关系的特征,体会、体味、体贴、体察等,为何表达内在心智的字前,要加“体”字?可见人类认知与身体活动直接相关,儿童玩积木,两块正方体拼起来,成为长方体,就有了几何概念。每每见到举着识字卡,逼着孩子记数字的早教课程视频,我脑子里闪现出一个“笨”字,这种教学浪费了儿童成长期里最自然和最宝贵的东西。
我一次看外孙玩拼放玩具,3岁出头的孩童就体验到了“乘法”的规则,他说:“公公,你看我摆,把小黄鸭排成2排,可以放3个。公公我把框框竖起来,还能把小黄鸭排成3排,可以放2个。也放满了,好玩吧。”这本来是任何孩子都有机会发现的,只要家长不要提前灌输给孩子。假如老师用“连加”的概念教孩子乘法,那得几岁才能学会哦。
孩子吃东西,除了好奇心,不讲究色香味的,只要口腔满足,吃得爽便好,正因为此,小孩说话真是好文字。一年冬,圣诞节前夕,在中山陵溜达,一个五六岁的男孩,看到台阶两边挂着雪花的松树,对牵着他手的妈妈说:“妈妈,妈妈,棵棵都是圣诞树。”这是我听到的对中山陵最佳的赞美文字。汉字是象形的,等我们认字后,阅读就失去了口腔满足,变成了“看书”不是“读书”。美国黑人的rap说唱艺术之所以活跃,就是言说的口腔快感。张口音有明确的节奏快感,闭口音一念就闭紧牙关,很沉闷。写过律诗的人,知道平仄关系,就懂这个道理。孩子说话,那种上下嘴唇一碰就开的言说语词,是声音快感的满足。婴儿为何最先会读的发音是“爸爸”“妈妈”,道理就在这里,发这两个音上下嘴唇一碰就开,超爽,而“爷爷”“奶奶”,血缘关系稍远些的,往往都是撮口音。这是生命初声之奥秘。
孩童的身体智慧,时时处处能见得到。那日领外孙逛街,市中心有几座民国老建筑,老式的旋转木门又大又沉,要想从静止推到动起来得费点力,不像现在酒店浮里花哨的玻璃旋转门。大人推起来都倍感吃力,孩子特别是小孩子就越发不易。但紧随别人后面就不用费力啦,这是身体经验。孩子起初是好奇的,试了两次推不动,我助一臂之力,他跟着转进去了。不甘休还要玩,跟着进进出出的人,转了几个来回。孩子发现了“借力”“省力”的身体感,他在里我在外,我伸出胳膊做用力状双手平平向前推去。霎那间,门里门外两双手就都贴上了转门。在接触到门的刹那间,我把掌劲全部收了回来,等着里面孩子用力,没有想到转门居然纹丝不动!隔着转门玻璃,孩子哭了:“坏公公,坏公公”。他不能容忍这种游戏的欺骗。
儿童的世界天生就是“游戏之境”,回到了游戏,也就回到了本体。回到运动世界,回到事物本身,可以“实事求是”地去发现、去剥离出身体运动的本体意义,探寻各种运动式样的魅力。我们从生活世界现实感的存在,一旦进入运动场域,不论是运动者还是观赏者,就都进入了游戏状态,获得乐趣的满足,成就感的满足,身心愉悦。在虚拟的电子竞技里,我们更是成为超级英雄。
不论是运动场实物态的现实,还是电子竞技的虚拟空间,都成为“游于艺”的游戏世界,可见儿童的游戏世界就是元宇宙,核心是“虚拟”。在虚实之间,虚拟现实的关键在于虚,本质是用虚代替实,让你进入一个跟身边现实无关的虚拟世界,这才是 VR 想实现的目标。
体育与科学
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
CSSCI来源期刊
国内体育类核心期刊
投稿网站:
http://tyyk.cbpt.cnki.net